11.“社平工资”怎么理解?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 公司策略
- 12小时前
- 6热度
- 0评论
01.什么是社平工资?
国家统计局并没有“社会平均工资”的统计指标。
社保业务中常说的“社会平均工资”,在2019年之前一般是指“当地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19年之后,一般是指“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在工资统计调查中的非私营法人单位,包括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
整体上,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大幅高于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
02.怎么统筹社平工资?
平均工资是指在报告期内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均水平。平均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城市/地区社会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就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
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用人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缴纳部分以及房费、水电费等。
03.社平工资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影响1:五险一金缴费基数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13号)规定:
调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计算口径。
各省应以本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计算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
五险缴费工资基数:城镇职工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
▪️缴费工资基数低于下限的(下限:地区社平工资*60%),以下限作为缴费工资基数;
▪️高于上限的部分(上限:地区社评工资*300%),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
职工的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是指,职工在上一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整个日历年度内所取得的全部货币收入。其中,新进本单位的人员,以职工本人起薪当月的足月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
所以,社平工资与五险一金缴费基数息息相关,随着社平工资的上调,2024年各省市五险一金缴费基数也有明显的变化。
影响2:养老金待遇
社会平均工资越高,在相应年度里办理退休的人员的基础养老金就越多。
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月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参保人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系数×全部缴费年限×1%。
所以,社会平均工资上涨,核算出来的初始养老金也就更高。
影响3: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一般由劳动保障部门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确定。
由此可知,社平工资的高低会影响最低工资的高低。
最低工资的影响,就更多了,下一篇文细解。
影响4:经济补偿金标准
1)经济补偿金封顶标准
“平均工资”在劳动者权益受损时也会派上大用场,因为它决定着经济补偿金的高低。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依法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下,补偿金计算基数为劳动者的月工资,当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社平工资的三倍时,经济补偿金封顶计算基数为社平工资的3倍,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2)经济补偿金免税范围
对于“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影响5:工伤保险待遇计发基数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64条 本条例所称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这里随着社平工资的上涨工伤保险所包含的待遇,都会有所提升。以在杭参保为例,工伤人员的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依据上年度省平工资标准予以拨付。
例如:5级工伤伤残就业补助金(本人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享受此待遇):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时上年省平工资×30个月。
影响6:意外损害误工费赔偿
如果劳动者受到意外伤害,涉及误工费的索赔,计算基数也与社平工资息息相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误工费应当根据受害人的收入状况和误工时间来计算。
受害人收入状况的确定,根据受害人有无固定收入的不同情况,有固定收入的,以其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没有固定收入的,以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